Pinkoi 設計誌
  • Pinkoi 首頁
  • 最新消息
  • 熱門話題
  • 風格好物
  • 美妝時尚
  • 美食/旅遊
  • 美好生活
  • 送禮指南
  • 人物觀點
  • 設計師教練場
Pinkoi 設計誌
  • Pinkoi 首頁
  • 最新消息
  • 熱門話題
  • 風格好物
  • 美妝時尚
  • 美食/旅遊
  • 美好生活
  • 送禮指南
  • 人物觀點
  • 設計師教練場
人物觀點品牌專訪

「他是我兒子,也是我的創業夥伴!」Pinkoi 本週主打星: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by Nicholas 2023 年 10 月 5 日
by Nicholas 2023 年 10 月 5 日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更新日期: 2023 年 10 月 5 日

這個禮拜的【Pinkoi 本週主打星】,我們來到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小孩畫畫媽媽制器」工作室。成立於 2019 年,這個從 P 編「私心最愛の口袋名單」中撈出的寶藏品牌,是由媽媽亦慈與兩位兒子共同經營的。如此罕見的創作組合,究竟他們怎麼迸出「合體」的靈感,平時又是如何共事呢?


熊熊創作之火 燒紅天際

畢業於國北師,美術系創作組的亦慈說自己是在大學時期接觸到製陶。回想起師承「視世界為一座窯、其中的生命體皆為陶土」這樣接近浪漫神秘學的概念式陶冶,讓她曾有一兩年時間猶如著魔般地每天拉胚到半夜,榨乾創作精力才肯翻牆回家休息的青春記憶。

▲ Source:顏亦慈

後來,她飛往荷蘭攻讀藝術碩士,持續浸淫在各種抽象前衛的創作形式中。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表演藝術⋯⋯原來藝術可以不只是水彩素描,亦慈積極地將自己的肉身拋向各種公共空間,上街頭突襲,讓阿姆斯特丹與愛爾蘭街頭的路人們對著關在密閉盒子中六個小時的她「懺情」⋯⋯,朝著概念式的「樹洞」,用氣音去分享自己最私密、最見不得光的秘密。

▲ Source:顏亦慈

在歐洲(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及維也納等)混劇場,回台後也受邀加入了《河床劇團》開房間展演計畫導演作品《外人》。她導演,也表演。在熊熊創作之火燒紅天際的時候,亦慈懷孕了,成為了一位母親。

▲ Source:顏亦慈
▲ 亦慈受邀加入了《河床劇團》開房間展演計畫,導演了作品《外人》── 每個場次只開放一名觀眾,是極為獨特、私密的演出經驗。(Source:顏亦慈)

允許苟活?「我就是一台電梯!」

成為人母,創作生涯自然受到限制。亦慈想過妥協⋯⋯她幹起藝術行政的活,也兼著作藝術家的助理。但是,做作品的慾望越壓抑越萌生,掙扎到最後仍舊一發不可收拾。「不再擁有資源或團隊,就不能創作了嗎?」亦慈本能地想起了曾經最最熟悉的媒材:陶。

只要有張桌子,就可以繼續製陶⋯⋯,但是,要捏什麼主題呢?

哺乳時,亦慈曾感受到奶頭被嬰兒吸吮的「痛」;也因為這樣的痛,驚覺自己的肉身轉化成了一具有功能的「物件」。「我變成了一枚容器⋯⋯我就是一台電梯!」曾隻身在歐洲藝術圈闖蕩的自由靈魂,又怎能接受自己被如此「物化」?

於是,她開始製作「盤子」。經過 1,230 度高溫燒製,真正可以用來承裝食物的那種。

以盤子自喻,承接一切。面對「自我的失去」,亦慈在盤面上,掏心掏肺地刻畫上對生活的領悟與控訴,彷彿在皮膚上刺青一樣,流著膿帶了血的。

毋需開會、分工,以自己一人就可以操作的「微型工廠」,亦慈燒出了一批闇黑中帶有濃濃奇幻感與赤裸裸自省的陶皿創作。這批作品,在因緣際會下受邀至總統府參展,也在展覽結束後,全數售罄。

▲ Source:顏亦慈

關照 他眼中的大千世界

在亦慈家,畫畫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日常。所以當她埋首創作時,兒子也會乖乖在旁邊拿起紙筆作畫。在大兒子五歲的時候,亦慈偶然瞥間他筆下一隻四足孔雀,驚為天人。

「這是什麼東西?他怎麼能畫得如此自信??」

這隻大人眼中所看不見的孔雀,顛覆了亦慈那種「嘔心瀝血式」的創作 SOP。它的輕盈與美好,讓媽媽開始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兒子的各種隨手畫。而這些鳳毛麟角,後來成為亦慈絕佳的創作素材,這個由兒子畫圖,亦慈捏陶並負責上色、排版的系列,就是「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你知道「鹿兒島睦」這位來自日本的陶藝家嗎?亦慈在鹿兒島睦的作品中,看見了釉下彩化妝土厚重的質感,也激發了她「圖像呈現在盤面的樸拙質感」的可能性。透過這樣的技法、脈絡與特色,就更容易理解亦慈與兒子的創作系列了。

「我的陶器並不是藝術品,只是為了讓人們感到快樂的生活道具而已。」     ── 鹿兒島睦


咖哩食譜 也是傳家之寶

問起品牌熱賣款,大家的眼光不約而同地落在「龍蝦盤」上。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龍蝦橢圓盤

台灣古早時期,在庶民日用的碗盤上經常能見到「蝦子」的插畫。台灣傳統習俗一般認為餐點有魚、蝦,就是富饒的山珍海味。再者,「蝦」音同台語「謝」,象徵主人對賓客的來訪,寄予無限的感謝。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的「新版本」,就是來自他們對台灣記憶的另類詮釋。而消費者們似乎對這樣的巧思頗有共鳴。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我家的咖哩盤

亦慈會帶著兒子上街採購食材,也讓他們去「寫生」食材;甚至用孩子的畫,記錄下家裡的「咖哩飯食譜」。她說自己當媽後變得怕死,總擔心自己沒能留下足夠的東西給孩子。咖哩盤的意義⋯⋯就是如果有一天,當他們想念起媽媽的味道,還可以從盤子找到線索,循著味蕾的記憶,回家。

▲ 呆萌的台灣獼猴,來自次子的手筆。
▲ 虎爺系列。

最新推出的「虎爺」系列,讓品牌初嚐熱銷的甜美滋味。也許搭上了虎年的流量密碼,也肯定因為虎爺超~可~愛~的(筆者拍胸保證),亦慈說平時不大愛重複做東西的他們,光是虎頭就捏了超過百顆。

▲ Source:顏亦慈

吼~虎爺真的超可愛的啦!

與大眾進行一場 關於「價值」的交換

除了在 Pinkoi 販售,小孩畫畫媽媽制器也可算是市集常客。亦慈說,跑市集根本是種「修行」。因為一定會有人經過攤位前連正眼都不瞧、擺明了對你的作品沒興趣;也會遇到有人質疑如此幼稚的塗鴉、這麼手感的盤「能賣這價錢」?

▲ Source:顏亦慈

站在自己的攤位前見證人情冷暖,彷彿又回到了早期那種把自己放置在街頭的行為藝術。認同、不認同,她與兩個兒子就這樣挺直背脊與大眾進行一場又一場,關於「價值」的交換。

「沒錯,我就是要如此正經地、用最高規格處理這樣的材料。」赤裸裸坦蕩蕩地。

的確,欣賞這樣的作品有一定的門檻。若不再擁有一顆開放的心、自由的心,你又如何能夠閱讀出這些寶藏的價值?

這些杯盤就這麼隨著母子三人四處流浪、征戰。走入了大小市集,在慢慢生活美推廣釉下彩創作,甚至趕在疫情前爆發的前期,一路挺進了具有「全球 20 大最美書店之一」美譽的好樣本事 VVG Something(現已歇業),在那裡舉辦了夢幻的品牌個展⋯⋯繞了一圈,最後才又再回到他們溫暖的家。

沿途上各種美好風景與回憶,都被這三人仔細地收納進盤子裡了。滿載著童趣、想像力的信息,希望有朝一日「小孩畫畫媽媽制器」獨特的創作也能⋯⋯如孢子般乘著風、飄進我們的窗,讓生活的各種微小感動在每個世界角落,靜悄悄地落地生根。

採訪、文字、攝影:Nicholas

市集手作Pinkoi 本週主打星陶瓷

探索更多在 Pinkoi 平台上相關的商品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TelegramEmail
Nicholas

樂於聆聽,喜歡觀察別人。無論是什麼樣的語言或故事,都能從深刻中尋找娛樂、從淺薄裡得到啟示。關於「創意」,Nicholas 期許自己像一枚海綿般默默吸收,受到擠壓、碰撞時再無限量釋放。2011 年起與好友成立線上選物店 SATURDAY GUY,2014 年開始擔任現代舞團【小事製作】的視覺統籌。2015 年加入 Pinkoi,負責商品視覺指導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