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在華人文化中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種茶、喝茶、品茶,生活中的一切都和茶息息相關,而因應生活習慣的改變,便利的手搖茶已成為現代人主流的喝茶方式,越來越少人會像長輩那樣「泡茶」;究竟傳統的「泡茶」該怎麼做呢?長輩茶桌上五花八門的茶具又是什麼?以下我們從泡茶基本工具開始說起,泡茶看似簡單,其實裡頭有非常多的學問及眉角!
《文章目錄》
泡茶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1.茶壺
說到泡茶,茶壺當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一般常見的茶壺是圓形陶壺,大約 250ml 左右的大小,操作簡單、茶葉較能均勻地展開,泡任何茶葉種類都非常適合。
2.茶海
為了避免茶在茶壺裡頭停留太久,過度浸泡會讓茶變得更苦澀、影響口感,因此需要將泡好的茶先倒進茶海,再用茶海來分裝到每位賓客的茶杯裡頭;通常在茶海上會再加一層濾網,濾掉隨茶水倒出的細碎茶葉渣、以免影響口感。
3.茶則
茶則是用來將茶葉取出的道具,因為茶則會接觸到其他保存中的茶葉,使用時須確保茶則是乾燥的,若茶則上帶有太多水氣,很容易影響到其他茶葉的保存。
*延伸閱讀:《10 款適合送長輩的「設計款茶葉禮盒」,教你認識茶葉、送上得體的好禮》
4.茶杯
有了沖泡茶葉用的茶壺,當然還需要喝茶用的茶杯,通常茶杯和茶壺會是成套販售的。
5.茶夾
一般而言,茶葉最多會重複沖泡 4 次左右,隨著茶味越來越淡,這時候就需要用茶夾將茶壺內泡過的茶葉取出來,茶夾也可以用來夾取燙手的茶杯。
6.茶針、茶匙
如同前述的茶夾一樣,茶針和茶匙也是泡茶工具中負責清潔的角色,茶匙是底部有彎起成勺狀的工具,方便將貼在茶壺內壁上的濕茶葉勾出來。而較為細長的茶針,則是用來清除茶壺壺嘴的堵塞物。
7.茶葉
台灣由於氣候關係,本身就已有非常多種類的知名茶種,依據發酵程度、種植環境、製程、品種等,會有非常多不同樣貌及風味的茶葉,常見如台灣綠茶、紅茶、東方美人茶、包種茶、烏龍茶、鐵觀音等,價位當然也是從低到高都有,建議新手剛入門不用花大錢購入太昂貴的冠軍茶,等真的喝出興趣、對泡茶有更深的了解後,再選擇更高階的茶葉也不遲。
常見茶葉的用量比例、沖泡時間及溫度
紅茶 | 綠茶 | 東方美人茶 | 烏龍茶 | 鐵觀音 | |
茶葉量 | 壺底 1/4 | 撲滿壺底 | 壺底 1/3 | 撲滿壺底 | 撲滿壺底 |
沖泡溫度 | 100℃ 沸水 | 85℃ | 85℃ | 100℃ 沸水 | 100℃ 沸水 |
第一泡時間 | 75 秒 | 75 秒 | 60 秒 | 60 秒 | 60 秒 |
第二泡時間 | 75 秒 | 75 秒 | 60 秒 | 50 秒 | 70 秒 |
第三泡時間 | 125 秒 | 75 秒 | 80 秒 | 50 秒 | 80 秒 |
第三泡之後 | 每次遞增 50 秒 | 75 秒 | 每次遞增 10 秒 | 每次遞增 25 秒 | 每次遞增 10 秒 |
沖泡次數 | 6 次 | 3~4 次 | 5 次 | 6 次 | 7次 |
泡茶的流程步驟
1.暖壺、暖杯
就像盛裝咖啡前需要先暖杯一樣,泡茶同樣也需要先以熱水將茶壺、茶杯暖過一輪,之後泡茶時,就不會因為茶具溫度太低而影響茶葉的味道及香氣。將熱水倒入茶壺及茶杯中,接著靜置約 1 分鐘即可將水倒出。
2.放茶葉
使用茶則取出茶葉倒入茶壺中,茶葉的量通常抓在剛好舖滿一層茶壺壺底即可,也可隨個人喜好決定增減茶葉的量。
3.溫潤泡
茶葉鋪好之後,就可以將熱水沖進茶壺內了,而第一次沖泡被稱作「溫潤泡」,這次沖的茶主要是為了醒茶、讓茶葉伸展開來,並且沖掉茶葉上頭的雜質,因此溫潤泡的水量不需要太多,只要蓋過茶葉即可,浸泡時間也不需要太久、大約 10~30 秒鐘即可。通常溫潤泡的茶水大多直接倒掉、不會飲用。
4.一般沖泡
經過溫潤泡之後,接下來就是正式泡茶了!將熱水沖入茶壺約 9 分滿左右,接著蓋上壺蓋等待 30~60 秒,即可將茶水倒出至茶海並且分裝飲用。可隨個人喜好調整浸泡的時間,浸泡時間越長茶味會更濃郁、但通常也會更為苦澀。
5.清潔
在重複一般沖泡大約 3~4 次之後,茶葉的茶味大多已釋放殆盡,因此需要將茶壺內的茶葉取出、重新放入新的茶葉,這時候就需要使用茶夾、茶針或茶匙了,將泡完的舊茶葉完整取出,才不會影響下一壺茶的口感及味道!
*延伸閱讀:《水果茶 DIY 自製的常見做法 & 9 種最適合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