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過「番茄鐘工作法」?這是近年來超多人討論,高效大師、頂尖人士爭相引用的時間管理法,連唐鳳都大推!這套方法適合靜不下心,因為干擾太多容易分心的人,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完成工作!這篇文章會先說明為什麼番茄鐘工作法有效?一個番茄鐘該設定多久?一天能進行幾輪番茄鐘?每個番茄鐘時段之間,需要休息多久?趕快跟著示範執行,更加精準掌管你的時間!
《文章目錄》
認識番茄鐘工作法,拿回時間的主導權!
誰不曾在工作的截止期限前感到焦慮?誰不曾想把工作拖延,搞得進度落後?誰不曾被時間追著跑,被開會追著跑,眼看時間不夠,不得不放棄原本想做的事?
法國詩人波特萊爾(Baudelaire)在詩作〈時鐘〉(The Clock)寫道:「莫忘時間乃貪心的玩徒,回回奪得貨真價實的勝利!」這就是時間的本質嗎?或者,只是時間的一個面向?一般而論,為什麼大家在時間運用上有這種問題?這種時間匆匆流逝的焦慮來自何處?
談到定義時間,還有定義時間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思想家、哲學家及科學家都不得不承認失敗。這類叩問必有局限,從不完備,很少人當真提出什麼真知灼見。不過,時間似乎具備兩個息息相關的層面:
1.持續流逝。
時間的抽象層面,帶來衡量時間的習慣(秒、分與小時)、像空間維度般以軸線代表時間的做法、事件長度的概念(時間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以及遲到的概念(再次是時間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
2.事件接續。
時間的具體層面,一個個依序上演的事件:起床→沖澡→吃早餐→讀書→吃午餐→睡午覺→玩樂→吃飯,在一天的最後上床睡覺。小孩先有這個具體概念,再發展出時間在事情背後流逝的抽象概念。
按這兩個層面來說,造成焦慮的是持續流逝。這在本質上難以捉摸與定義:時間流逝,朝未來而去。如果按時間的流逝衡量自己,我們會隨分分秒秒愈趨束手無策,無計可施,垂首落敗,失去成就事物所須的生命衝力(Élan vital):「2 小時過去了,我還沒大功告成;2 天過去了,我還是沒大功告成。」我們變得耗弱,做事的意義不再清楚。事件接續的層面似乎較不導致焦慮,有時甚至一個接一個,帶有節奏,帶來平靜。
番茄工作法的目標與優點
番茄工作法的目標是以簡單工具及方法提升效能(對你和團隊皆然),功效如下:
1. 減少持續流逝的焦慮
2. 藉削減干擾來提升專注程度
3. 提升對個人決定的留意
4. 持續激發幹勁
5. 支撐達成目標的決心
6. 在質與量兩方面增加評估能力
7. 改進工作方式或讀書方式
8. 促進努力克服難題的決心
簡單有效的經典理論
番茄工作法是基於三個要點:
1. 以不同方式看待時間。不再抱持著持續流逝的概念,從而降低焦慮與提升效能。
2. 善用頭腦。我們能夠學得更好,思慮清楚,全神貫注。
3. 簡單易用。這套方法簡單不複雜,但有助持續專心致志達成目標。相較之下,許多時間管理工具的缺點在於疊床架屋,反把工作變得更複雜。
番茄工作法的發想來自下列概念:「時間箱」(time boxing)、英國心理學家博贊(Tony Buzan)等人提出的心智工具, 以及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的動態原理。談到組織目標與事項,相關概念詳見美國作家吉布(Tom Gilb)的書。
番茄鐘工作法的步驟與工具
番茄工作法包含五個步驟:
這個基本流程為時一天,但也能更短,改為在一天裡多次進行。
實行番茄工作法所須的東西如下:
1. 番茄定時器(圖表2)。
2. 每天早上填寫一張今日工作表:
● 在表頭寫上姓名、日期與地點。
● 依優先順序列出今天要做的事項。
● 「臨時急迫事項」的欄位,在臨時想到其他事項時記下來,本日計畫可依此調整。
3. 事項盤點表:
● 在表頭寫上姓名。
● 逐一記下事項,在一天末尾把完成的事項劃掉。
4. 紀錄表。
用來記下原始數據,以便化為資訊和圖表。依目標不同,這張表可有不同欄位,通常包括日期、描述,及所用的番茄鐘數目,至少每天更新一次,大多在一天末尾進行。
番茄鐘工作法的範例
傳統的番茄工作法為 30 分鐘:25 分鐘工作、5 分鐘休息。每天開工之際,從事項盤點表挑出想處理的事項,區分優先順序,寫進今日工作表。
番茄鐘工作法的長度與休息時間
把番茄鐘設定為 25 分鐘,開始做今日工作表上的第 1 項事項。無論有幾個人在用番茄鐘,該能清楚看到剩餘的時間。
番茄鐘不可打斷:就是 25 分鐘全拿來工作。
番茄鐘不可分割:沒有半個番茄鐘或四分之一個番茄鐘這種事。最小單位就是1 個番茄鐘。如果番茄鐘被打斷,該視為失效,就像從未設定過,然後你該重新設定一個新的番茄鐘。當番茄鐘響起,你就在剛才所做的事項右邊畫叉,休息3至5分鐘。此外,番茄鐘響表示當前的事項確實完成(雖然僅是暫時完成),不可以再「多做幾分鐘」,就算多幾分鐘就能做完也萬萬不可。
這 3 至 5 分鐘是脫離工作的必需時間,供頭腦消化吸收剛才 25 分鐘的工作內容,而且你能趁機做點有益身心的小活動,以便在下一個番茄鐘時段發揮最佳表現。這類小活動包括起來走一走,喝杯水,想像下一次假期去哪裡玩,深呼吸或伸展筋骨,跟同事聊天說笑也不錯。
休息時間不適合很費心神的活動,例如:別跟同事聊工作、別寫重要的電子郵件、別打重要的電話,諸如此類,免得妨礙頭腦整合,損及下一個番茄鐘時段的專注度。你該做的是把這類事項列進事項盤點表,標註特定的番茄鐘時段來做。在休息時間,不該繼續想前面番茄鐘時段的事項。當休息時間結束,把番茄鐘設定為 25 分鐘,繼續處理手頭工作,直到再次鐘響,然後在今日工作表上再畫一個叉。休息 3 至 5 分鐘,再進行下一個番茄鐘時段。
每 4 個番茄鐘時段,安排一次長休息
每做完 4 個番茄鐘,進行一次 15 至 30 分鐘的長休息。
這段休息時間很適合拿來整理辦公桌、去咖啡機弄杯咖啡、聽語音信箱、檢查電子信箱、進行呼吸練習、出去走一走,不然單純休息一下也行。重點是別做任何複雜事情,否則頭腦無法重組整合,下一個番茄鐘時段就難以發揮最大效能。休息時間顯然不該繼續想前面番茄鐘時段的事項。
完成事項
一個接一個時段繼續工作,把該事項做完,然後從今日工作表上劃掉。
特定情況的處理方式
如果番茄鐘還在走,事項就處理好了,則適用這條基本原則:番茄鐘開始後,一定得響。你不妨趁機做到更盡善盡美,拿剩餘時間檢查工作成果,稍作加強,溫習所學,直到番茄鐘響起來。
如果你在前 5 分鐘就大功告成,認為這事項其實在前一個番茄鐘時段就處理完了,而且不值得再修改,則可當例外,這個番茄鐘時段不必列入表中。目前這個事項做完之後,開始做表上的下一個事項,再下一個事項,每個番茄鐘時段和每 4 個番茄鐘時段後都要休息。
確實做番茄鐘工作法記錄
每天結束時,完成的番茄鐘工作可以印出來留存。更方便的做法可能是用電子表格或資料庫,並從事項盤點表裡刪除已完成的事項。記錄與追蹤的內容則依目標而定。追蹤記錄的初步目標,可以只是記下各事項所用的番茄鐘時數。
換言之,你可能想呈現每個事項所費的精力。這時,能用的欄目如:日期、開始時間、事項類別、事項內容、實際用的番茄鐘數目、成果備註、改進方向或可能難處。這個初步記錄視需求而定,拿筆在紙上列出來也很容易。
如果馬克當初沒記是何時開始做某個事項呢?以番茄工作法來說,事項(或番茄鐘時段)的開始時間不必然得記,重點是記下實際用的番茄鐘數目:實際精力。這是了解番茄工作法的關鍵。由於每天至少追蹤一次,回想開始時間並不難,而且是滿有益的頭腦體操。
根據紀錄表改進番茄鐘工作法
透過紀錄表,我們能觀察自己的實行與安排狀況,有效精進。比方說,你可以自問一週有多少番茄鐘時段用在工作事項和嘗試新事項、平均一天實行幾個番茄鐘時段,諸如此類。你也可以衡量各部分是否有效實行,若無幫助或可省略。
舉例來說,根據圖表,馬克花 10 個番茄鐘時段在撰寫、調整與濃縮〈如何學音樂〉一文,似嫌太久,其實大概只須花 9 個以下的番茄鐘時段就能寫好文章,空出 1 個以上的番茄鐘時段去做其他事情。
馬克可以自問:「下一篇文章我要事半功倍,花更少力氣,卻能寫得一樣好,但如何達成?哪部分要刪掉?哪部分真有用?哪種調整可提升效能?」這些提問有助於改進工作方式或讀書方式。在一天的最後,記錄(及之後的改進)不該花費超過 1 個番茄鐘的時間。
(以上內容節選自樂天 KOBO 電子書: 《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采實文化)
Pinkoi 會員獨享購書優惠:
- 【首購優惠】結帳輸入折扣碼「pinkoi」,即可單本享 7 折優惠乙次,僅限台灣地區首次購買者使用。
- 使用【50 P Coins】可兌換電子書 NT$50 元折扣碼
結語
對於不擅長時間管理,總是覺得工作做不完的人來說,的確使用工具的輔助會更有效改善工作的效率,一開始可能有點困難,但持之以恆的練習,久了一定能夠成為良好習慣!設定好番茄鐘,持續的做紀錄、改進,讓每個待辦事項都能夠在掌握之內完成,你也能夠成為高效率的工作者!
選一本喜歡的手帳,好好記下生活。
延伸閱讀
▶ 歐美熱門「Bullet Journal 子彈筆記」手帳工作術教學!有效安排 2021 每一天
▶ 插畫家盈青的七大心法,《Work From Home 教戰守則》大公開!
▶ 工作手帳怎麼寫?5 種簡易筆記術公開!上班、學習更有條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