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04-27
驚蟄敲響春雷,城市的樹甦醒過來,而路上一地落紅。
那是木棉樹掉下的花,一瓣瓣散落路邊,紅的橙的,季節給予街道的春季外衣。
當清潔工人忙於把熟透的木棉花清理,有兩個人眼明手快地,挑些新鮮的,逐一撿起,珍而重之的樣子。
他們是 Beely Daily 的 Grace 與阿浩。拾回落花,不為煲涼茶(木棉是製作五花茶的材料之一),而是做實驗——嘗試利用花朵為布料染色。
做法不如想像複雜,可也極耗工夫:洗淨花瓣,先去掉花蕊,然後加水和醋煮熱兩小時,把色素套出來,有點像煲湯,但就不能高於 60°C,否則色素會被破壞。
為甚麼要加醋?
「木棉色素偏酸,遇酸後更活躍,可染出紫紅。相反遇鹼色調便會變成灰暗的綠。」阿浩解釋。
他倆本來最希望能染出木棉的鮮艷火紅,然而效果未如理想,只達淡淡的粉紅;最後取其平衡,調校成微酸,染出溫柔的紫色,意料之外,但有意料之外的好看。
▲ 由木棉花染出温柔淡紫色
套色容易上色難。染液有了,不代表可以馬上染色,還得預備兩種「染媒」:「棉布充滿植物纖維,缺乏蛋白質,較難上色。布與顏色是兩個層面,大家在彼岸,要搭一條橋,令色素透入布料。」
第一種是藥材舖能買到的五倍子,加水和醋以 70°C 煮兩小時,套出當中的單寧酸,用來浸泡棉布,便可令單寧酸黏上纖維。
色素套上布料後,要令色彩更鮮明牢固,還得加入明礬(一種常用染媒),當中的鋁離子能讓染布後的色素更為穩定,日後不易洗掉。
開始染色。染液加熱至不高於 60°C,放入棉布,定時攪動,兩小時後過水,晾乾,然後再重複以上動作,把色素一層一層套上——據說這也是「染」字潛藏的意思,以水浸煮木,重複九次,少一點耐性也不能成事。
這道理並不是第一天就懂。
還未成為 Beely Daily之前,品牌的前身叫 N.Beely,引入韓國時裝與古著,純粹買賣,「那陣子流行甚麼就賣甚麼,不用多想,總之好看就OK。」
人會長大,漸漸瞭解自己對衣物的喜好:素色,剪裁簡單,穿上身覺得舒適——可是走遍東大門的時裝店,幾乎完全找不到這種衣裳。
於是五年前,二人開始自己做紙辦買布料,交給香港師傅,嘗試造衫,以一條吊帶裙作為起點。
可以想像,這是踏上了便不能回頭的路。他們曾經想過雙線發展,繼續賣韓國時裝,亦設自家製衣物,然後馬上覺得自相矛盾:怎能一面推廣實用耐看的設計,同時不捨得放棄 fast fashion?
一切在 2018 年推倒重來。打從易名後的第一天,Beely Daily 已強調「時常穿,一直穿」,選購適合香港濕熱的天氣的布料,製作日常服。
身份隨心態改變,由買手漸漸轉化成生產者,考量的東西也複雜起來:棉花怎樣種?染布過程的排污情況呢?對待工人是否友善?
一步步走來,到 2019 年首次用牛油果核染出粉紅色,之後用洋蔥皮套出叫人驚艷的芥末黃,再之後的木棉花染布,都由貼近生活的東西著手,例如每天都吃的牛油果,餐廳儲起的食物廚餘等,或者乾脆一點,取之樹上落花。
▲ 可染出粉紅色布的牛油果核
▲ 以牛油果核染製的淡粉色成品
▲ 利用洋蔥皮染出叫人驚艷的芥末黃
當別的布染職人專心研究極致工藝,Beely Daily 有另一種心態:「我們非由顏色主導,會盡量利用身邊已有的,看看能染出甚麼顏色來。」
對化學毫無頭緒的二人,因植物染慢慢培養出癮頭,甚至有點欲罷不能,認真學,認真玩,實驗陸續有來。
而染布是他們直面自然的一種方式。
「林超英(前天文台台長)說,近年氣候反常,提早變暖,木棉樹開花時不再一樹獨紅,奇怪地長滿綠葉。」阿浩補充
Beely Daily 的染色報告這樣寫:木棉以花迎來春天,我們用色彩留住它。
大地的顏色,本該隨季節褪去——當季節成為衣裳,貼著身體髮膚,疏離的人與土地,可以重新靠近。
Beely Daily 牛油果染連肩袖上衣(按上圖購買)
Beely Daily 牛油果染色手工紡織棉圍巾(按上圖購買)
Beely Daily 闊身細褶襯衫(按上圖購買)
Beely Daily
服裝品牌。香港設計。香港製造。強調日常穿戴,選用於人舒適、對環境友善的布料,近年開始嘗試自家植物染。分享的不獨耐用好看的衣物,還有「足夠就好」的生活態度。Beely Daily 作品現於 Pinkoi.com 發售中 ☞ 按此看
延伸閱讀:
▶︎ 【專欄】圓清方濁,香港井蓋
▶︎ 【專欄】小隱於街市 —— 玉記
文字、攝影:陳傑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陳傑。 記者,攝影師。 無論身處何地,一直觀察與記錄,關於建築,小店,空間以及人。 文字及照片散見於《號外》及 PMQ 元創方,同時經營古董設計選物空間「knowhere」,努力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Instagram: youkno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