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圍牆邊界,如德國柏林圍牆,30 年來以鐵絲網和混凝土組成高牆中斷了東西德交流、美國為阻止非法移民湧入於美墨邊界修築的圍欄、以巴交界戰火濃烈的伯利罕地區、南北韓僵局多年的北緯 38 度線交界線等。
實質的牆面阻隔了雙邊的生活與交流,卻無法真正停止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民族意識,人們的思想,仍是溫暖流動的。
參觀柏林圍牆時,我對一件牆上的塗鴉作品印象深刻。牆上文字彷彿訴說著,東西德合併後,雖然有形的牆已不在了,各種大小無形的圍牆仍存在於社會環境中。圍牆可能是不同的國族種族、政治意識、性別宗教間的差異,而如此的情況也常見於許多國際情勢以及我們所在的臺灣社會。
美墨邊界互動蹺蹺板,遊樂場讓人們連結互動
近期,美墨邊界圍欄上出現了「互動蹺蹺板」,讓美墨兩邊的人們能越過高牆的阻擋,一起玩耍。設計者為美國兩位建築設計教授 Ronald Rael 和 Virginia San Fratello ,他們長期關注如何以藝術創作裝置減少邊界形成的隔閡與疏離。
互動蹺蹺板計畫(Teeter Totter Walls)的概念為將經典的遊樂場移至邊界場景,以邊界牆作為其支點,透過設計手法轉化邊境帶來的阻隔與陌生。 2009年開始構想的計畫,十年後在美墨交界處的社區實現了。
蹺蹺板的設計在形式上為坐於兩端的人們都能感受對方的存在,以一種意義的方式互動聯繫著,認知到另一端的重要性。希望也讓人們瞭解,「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就會對另一個地方產生影響。」
以巴邊界 Banksy 塗鴉飯店,藝術創作無聲反動
今年初,英國街頭塗鴉藝術家 Banksy 在戰火濃烈的以巴交界伯利恆,鄰近爭議性十足、隔開以色列與約旦河西岸的圍牆附近,打造了名為 The Walled Off Hotel 的藝術飯店。
飯店以「以巴圍牆」為主題,記錄著圍牆的傳記,以塗鴉創作、歷史物件、裝置、影片等多種媒材,本身宛如一座大型藝術裝置,在鄰近充滿血淚的歷史背景,訴說圍牆的生成故事。
Banksy 的創作主題為「入住世界級塗鴉藝術房間、坐享世界最醜陋窗外風景」,旅客在飯店裏能欣賞塗鴉作品,也能感受被窗外俯拾皆是的武裝軍人瞭望台監視的矛盾氛圍。在內心衝擊的氣氛,Banksy 以藝術創作,訴說巴勒斯坦人正被隔離牆和武力圈隔著的人道關懷。
藝術設計的力量也許無法短時間內撼動政府決策,然而往往真實了傳達人民的期盼與想望。面對圍牆兩邊差異與不同立場,也許我們需要的不是冷漠與害怕,而是更多的溝通與理解。不論是近期香港反送中政治議題、同性婚姻的推動和臺灣主權在國際的阻礙,仍然期待著,不同的「圍牆」兩邊對話再次開啟的那天。
更多資訊:Teeter Totter Walls、The Walled Off Hotel
原文出處:「有更多的圍牆,等待我們拆除!」重新連結兩邊的人們,圍牆邊界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