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19 年 9 月 6 日
「倫敦有很多東西可以玩,看不完的展覽、參觀不完的藝廊、博物館與逛不完的市集,若不是倫敦房價太貴、空氣太髒又太擁擠,我也想搬到倫敦去住呢。」惹飾 ReShi 設計師說。
▲ William Morris Gallery 威廉莫里斯藝廊入口。
算一算倫敦和伯明罕的房租,相差有兩倍以上,負擔不起阿!不過,伯明罕到倫敦的火車票還是可以買得起的,訂早上 6 點多、晚上過 5 點之後的車,加上 Young Person Card,票價馬上大大打折;偶爾繞去倫敦看展逛市集,很值得。
這次的目的地是位在倫敦 3 區的 William Morris Gallery,靠近 Walthamstow Certral 和 Blackhorse Road 地鐵站。在倫敦,出了市中心之後,外圍幾區的景色突然變得很不一樣,房子明顯變矮了,大多是住宅區;街道看起來比較不擁擠,但還是很小;行人看起來比較沒有這麼匆忙,也有比較多平價的小店林立。
▲ 中途經過一個傳統市集,架上的烤雞看起來超好吃!
老實說,途中的標示實在是太不清楚了,我們只能依賴 Google 衛星導航。最後在走錯一條巷子之後,終於看見唯一的標示。穿過這條住宅小巷子之後,緊接著較寬闊的大馬路,對面一個看起來像高級住宅區的別墅花園,就是 William Morris Gallery,可以想見,在當時 Mr. Morris 家裡有多有麼富有!
▲ 左:途中唯一的標示。右:從入口進入後,會先看到右邊那棟小建築,據說是當時的門管住的地方。
William Morris Gallery 佔地其實滿廣的,從入口進去後,會先看到主建築前面有片小草皮,接著是藝廊建築本身以及旁邊的圍牆,穿過藝廊之後,還有間小茶館。緊接著是一大片後花園,設有露天座位,往花園後面走,還會看到小水池和小橋,看起來像是比較沒有那麼華麗的皇宮花園。
▲ 那天天氣很好,圍牆外的一排花草,很有朝氣。
進入主建築內,大約有 9 個展廳,從 William Morris 個人生平開始介紹起,接著是早年他的藝術與設計路程和作品。William Morris,1834 年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在就讀牛津大學時結交一群藝術家友人,像是前拉斐爾派畫家 Dante Gabriel Rossetti 就是他的終身好友兼合作夥伴;Morris 也是在牛津大學裡結識他的妻子 Jane Morris,外型纖細的 Jane,被 Morris 和他的朋友認為是美的化身,時常成為他們畫裡的模特兒。不過,到了晚期這三位好友之間似乎有著三角戀。
▲ 古典建築也是他喜歡取材的靈感來源。
第二展廳的牆壁上掛滿他的花草圖騰樣式圖稿,Morris 設計的椅子、織品,並介紹他的靈感來源等等,每一幅手稿都可以欣賞好久。Morris 追求古典的復興,所以他的作品大多啟發自中世紀古典風格,例如人物畫像、繁複柔和的自然花草圖騰,與他的好友 Rossetti 創立前拉斐爾派,也是以追求古典畫風為宗旨。富有設計感的椅子,搭配上精美花草圖紋椅墊或是壁紙,直到現在還是經典。
▲ 展廳二裡展示的圖騰手稿、椅子、織品等。
Don’t copy any style at all, but make your own. ─ William Morris
現在這種花草圖紋其實滿常見的,要模仿其實是容易的,但是要「超越」這樣的風格,可以說是難上加難,當一個人被公認為某種風格的始祖之後,後面的人只有模仿的份了。
建立自己的風格是何其難,在接受教育或是專業訓練的過程中,有太多因素會使你陷入一個死胡同裡。這時候,就需要「批判性思考」:時常嚴謹地檢視自己的作品,全方位且客觀地檢視。
一味地以自己的喜好所做出來的作品,很容易踩上別人的已經走過的道路;進行批判性思考,試著跳脫既有框架,才有機會創造出「別人沒有做過」的自我風格。自我風格無法一夕之間形成,這中間必須經過多次的模仿,內化成用自己的語言詮釋,慢慢轉化、轉變成個人獨特風格。
而創新也不是憑空變出這世上完全不存在的東西,創新必須有基礎,打穩基礎才能建大樓,且才能屹立不搖。要能夠融會貫通,吸收舊有知識,最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才有辦法發展出獨特的風格。
▲ 展廳三展示的織品布料,想必在當時一定是炙手可熱的產品!
接著,歡迎來到 Morris & Co. 公司:由 Morris 先生在 1851 年提倡美術工藝運動(Arts & Crats Movement)後 10 年,與他的朋友一起開設的公司,販售設計手工製作家具、工藝品、織品等等,主要也是實踐他在美術工藝運動中所提倡的宗旨,倡導「手工藝回歸生活」。抵制工業革命後,由機器大量生產出廉價且沒有美感的產品;美術工藝運動可以說是西洋設計史上的正式開端。
現在 Morris & Co.公司還在,不過似乎已經被 Walker Greenbank PLC 這家主要經營室內設計的集團給收購了,也就是說,現在還是可以買到的 Morris 先生的設計品,風格、花樣都是延續當時的設計,還是高級品,某些花紋在現在看起來仍然很適合現代居家,還多了一番古典韻味,經典果然是經典!
▲ 花紋模板展示。
▲ 成品展示。
下一個展廳是介紹織品的製作過程,從草圖、打樣版、模板、印製,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解說,還有影片播放說明。看著製作好的超大木頭模板,壓印在布料上,反覆幾次,長長的精美花紋布料就完成了。
甚至是布料用的植物染劑的製作過程,從選材、成色到完成,在這個展廳的牆面上也有詳細的解釋,看得出來佈展的用心。旁邊還有提供小朋友體驗的模板,用鉛筆和紙在上面塗幾下,就會有花紋顯現出來!
最後兩個展廳是有關 Morris 先生的文筆創作以及晚年生活,展廳裡擺設幾本 Morris 先生最愛的幾本書和他的著作,其中有幾本書裡,有著他特有的花草紋路插畫。
Morris 先生晚年投身於社會主義運動社會上,似乎較少關於設計方面的事蹟,但社會主義與他當時所從事的工作(替有錢人設計高級設計品)有所衝突,這點似乎他自己掙扎了很久。
▲ 下午茶館的玻璃天窗。
參觀完主展場之後,進去紀念品店逛了一下,原本滿心期待地以為會有很多漂亮的明信片可以買,結果失望了。不過書籍倒是不少。逛完腳痠,我和朋友一起到他們的下午茶館坐了一會,當天天氣其實不錯,暖暖的陽光從頭頂的玻璃窗灑下來,一口蛋糕、一口伯爵茶,在英國就應該享受這樣的優閒啊!茶館的外面和下方還有一排露天座位,不少人都選擇露天或是靠外的座位,只不過對我來說,英國的風還是有點大,坐在室內就已經很滿足了。
▲ 主建築後方。
▲ 不算小的後花園。
從茶館往露天座位走,其實就是主建築的後方以及後花園了,這個花園大概比台北一般的小公園再大一點,可見當時這家人多有錢!若是草皮有開放的話,會看到更多英國人來這或坐或躺,曬曬太陽;在英國的市區只是晴天,有草地就一定會有人群。
William Morris Gallery 一日就到這邊結束了,喜愛 Morris 先生作品的人千萬不能錯過這間藝廊,聽說他的紅屋(Red House)也有開放,只可惜當時沒有特別查詢,否則紅屋應該也是滿值得一看的。
本文作者:惹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