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04-19
你想像的藝文小店,應該在咖啡店林立的小區,工廈內,或者唐樓上?街市裡冒出一家手作小店,又是怎樣一個畫面?
玉記就是這樣的店,躲於黃大仙雙鳳街街市,香港舊式市政局乾濕貨並存的大樓。繞過鮮肉食蔬果醬料,走進乾貨區,夾在香燭衣紙舖之間,便是玉記。
舖仔細細,放著明信片、動物擺設、古董杯碟、金工飾物等,整潔地熱鬧,典型氣質小店,有點可愛的浪漫;唯獨店名與那紅字招牌,都跟陳列氣氛構成嚴重反差——格格不入地存在,可又有說不出來的融入,好像甚麼都容許發生,在街市樓上一條狹窄的小巷裡。
當所有人的好奇都著眼於街市,對當事人來說,這由始至終都不是賣點,亦不願意它成為最大賣點。「不希望街市成為討論話題」,詩樂如是說。
主理人是兩位女生,詩樂做石膏黏土模型,也會繪畫,而拍檔青青就做她的金工飾物。在街市開店,詩樂覺得理所當然:「由細到大都在黃大仙,返學放學,食飯都在這裡,街市的人睇住我大。」
玉記本屬詩樂婆婆的店,30 年前隨街市落成而開設,售賣嬰兒服,毛巾等家常衣物。
六年前婆婆退休,玉記成了詩樂表哥替人修理樂器的地方;直到 2017 年,詩樂跟青青接棒進駐,工作室 x 雜貨店漸漸成型——玉記就像某種變形蟲,隨著同一家人於不同時間的需要,進化出不同模樣,不變的是字號,源用婆婆名字中的「玉」,透徹如玉,經得起年代。
然而玉記要說的,是超越血緣關係的一種傳承,和更巨大的關愛;創作主題環繞生態,各種動植物,包括已不存在的物種,叫作「消失動物系列」:譬如1914年在地球滅絕的旅鴿(passenger pigeon),2010年遭偷獵者殺害的最後一頭越南爪哇犀牛(Vietnamese Javan Rhinoceros),以及曾經棲息於北極的大海雀(great auk),直至1852年完全失蹤。
聞所未聞的生物,詩樂認為值得予以記錄,除了製作小擺設,也為此製作繪本小書《匿埋》,想像那十個物種,曾經活著,後來消失人間,統統躲到哪裡去?
2019年一場可怕的澳洲山火,直教二人心碎:「澳洲有好多獨有物種,一直好想好想去睇,但未起行好多已經遇難⋯⋯咁恐怖的事,可以突然之間發生。」
青青補充,她們不想用太絕望的語調去提醒人們注意保育,故選擇如實記錄,以一張圖鑑去展示,那些生命的美麗。
「透過創作過程,慢慢去認知自己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種種手捏擺設、圖畫、飾品,輕輕的,柔和地,絕不轟烈,其實都有一定重量,需要消化與承受。
最想人們思考的課題,是陪伴:不論已絕種的,快將消失的,以及此刻仍在身邊的每一個物種,都希望來得及陪伴。
「香港地方好細,人係人,動物係動物,有人會覺得地方屬於我,唔容許動物存在。」
詩樂相信,透過陪伴,生命可以成為共同體,在同一個星球,共處。
由店的面積,經營規模,以至生產速度,玉記都很小很小,與商業社會認知的「大做」,有一段相當距離。
如果有所謂大隱隱於市,那麼玉記會是「小隱於街市」——然而它樂得細小,繼續以自己感到適當的步伐,靜靜地說想要說的,因而自在,哪怕身處看來錯配的地方。
玉記
繼承婆婆的檔口,黃大仙雙鳳街街市內的小店。售賣畫作,手揑動物擺設,金工植物飾品,古董餐具,二手書籍等。以動植物為創作主題,透過手作小物,訴說生命的美麗。玉記作品現於 Pinkoi.com 發售中 ☞ 看更多
延伸閱讀:
▶︎ 【專欄】圓清方濁,香港井蓋
文字、攝影:陳傑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陳傑。 記者,攝影師。 無論身處何地,一直觀察與記錄,關於建築,小店,空間以及人。 文字及照片散見於《號外》及 PMQ 元創方,同時經營古董設計選物空間「knowhere」,努力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Instagram: youkno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