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體中長袖善舞,但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嗎?喜愛表演或擅長表達的人就一定是外向者嗎?「我究竟是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你是否內心曾有過這樣的疑問呢?《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這本書,其實正是帶你深入了解內向者的行為和心理,分析人們因社會化後對自己產生的誤解,使讀者釐清自己在性格光譜上的位置,並勉勵大家不論在哪個位置,都能接受自己的狀態。
內向者很敏感又很難相處?
內向者大多很敏感,而「敏感」也時常被貼上「難相處」的標籤。生活中其實不難遇到對「敏感」感到反感的人,也曾有人對我說:「不要跟內向又敏感的對象交往,怪里怪氣的。」甚至有的人會擅自將中文系或心理系,這些容易具有細膩特質科系出來的學生跟敏感、難相處劃上等號。我為此感到不解,難道個性敏感與難相處是同一件事嗎?
本書作者寫道:「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難搞和敏感給搞混。內向者大多都很敏感,所以我們會覺得跟內向的人相處很麻煩,但諷刺的是,實際在相處的時候,忍耐的大多都是內向者。」內向者雖然對情緒的接收比較敏銳,但其實更容易體察他人的心情和狀態,並選擇做出相應的行為。
相反的,遇到要對別人表達不滿的情況,他們會容易感到壓力,經常選擇自己消化,反而是隨意因自己的喜好批評的人,才是因為不懂得體貼他人而真正難相處的人,內向者對情緒的敏感和不懂得體貼而難相處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內向者因敏感而感受到的事物,大多都只會以一種刺激留在他們心中。感受,然後遺忘。」
好羨慕外向的人?
現代社會得以穩定運作,主要還是倚靠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因為幾乎沒有一個人就能獨立運作的產業。能夠輕易的建立人際關係,適應新環境的外向者,似乎在大眾印象裡,比較能輕鬆應付現代生活;相比之下性格內向的人,常常如書中描述的情況:「頂多打開那個社會化開關,撐到體內那個老舊電池耗盡為止。」
即使理解世界運作的規則並努力配合,但內向者容易感到疲憊不堪,好似這個世界的體制天生就更適合外向者。「當內向者必須鼓起五次勇氣,才能和別人說話時,外向者也會思考著:『這樣跟別人搭話會不會太沒禮貌?』」我想,若非書中體貼的提出我們對內向者的盲點,我可到至今還是會認為個性內向,真的是太吃虧了!
我想起一位媽媽,她的孩子個性外向愛交朋友,即使是遇到許多孩子會敬畏的師長,她也不會害羞。我一直覺得這樣的孩子在群體生活中會比較經鬆是件好事,但那位媽媽卻時不時對孩子的表現感到擔憂,她的原因是孩子雖然可以大方的跟人相處,但經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舉動也經常令人捏一把冷汗,擔心其在別人眼中失去了禮貌。
為了在社會上生存,每個人都必須透過學習和經驗來平衡自己的天性,內向者必須學著大方一點,外向者也要懂得收斂,不管什麼特質的人都有自己必須承擔的社會化的過程,從這點來看也許並沒有誰的生活就比較輕鬆或令人羨慕呢!
「內向者與外向者,這兩種人的社會化方式,是朝著完全相反方向進行的。內向者的社會化,是要將緊閉的門扉上頭的鎖打開;外向者的社會化則是一個替門上鎖的過程。」
內向的成功者
生活中和別人交流或經營社群其實都是一種透過展現自己來行銷自己的行為,而許多獲得成功的知名人士,除了擁有能力和才華,大多也都是懂得透過這些行為來行銷自己的人。能因本身的能力超群就發光發熱的人仍是極少數,似乎往成功的路上所需的條件是更有利於外向者的,然而,真的成功的人就都是外向人嗎?
本書正好提到皇后合唱團的主唱佛萊迪・墨裘瑞,大大的替我解惑。在舞台上展現十足的爆發的他,其實是喜歡獨處並不擅長面對鏡頭的內向者,但為了將他的藝術靈感傳達給大眾,仍在舞台上輕盈且靈活地展現自己。
另一個例子是曾和我共事過的總監,她非常懂得待人接物,工作的場合中也表現的很活潑,和她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我很欣賞她的性格並理所當然的覺得她是外向者。直到一次的聊天,她卻告訴我,比起和別人相處,她是更喜歡獨處的內向者。
這讓我感到驚訝也更加欽佩,比起更能適應人群的外向者,內向者要達成違背自己本性的社交行為,需要非常強烈的動機和渴望,佛萊迪和那位藝術總監完美的展現了,只要專心致志於自己的目標並穩定傾注熱情,即使是安靜害羞的內向者,也能在翻騰著喧囂巨浪的世界中抵達目標。
「只要願意,內向者確實可以按捺心中的恐懼,幫助自己走得更遠。」
看了上述內向者的特質和社會化行為剖析,大家對自己有更了解一點了嗎?覺得還不清楚的話,歡迎來讀這本《其實,我是內向的人》,汲取作者給內向者的生活小訣竅,或者挖掘自己內心,發現自己是披著社會化外皮但更喜愛孤獨的內向者!
INFO:《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
作者|南仁淑
譯者|陳品芳
出版社|大田
購書頁面|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108
原文出處:成為大人後,你更了解自己嗎?《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帶你認識在人際關係裡,那顆不安躁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