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04-20
愛爾蘭詩人 Oscar Wilde 說:「我們都生活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然而有人並沒望到那麼遠,眼睛落在接連地底與路面的那一扇門:溝渠蓋,又稱井蓋。
甚麼樣的人,會為了一塊遭不停踐踏的井蓋著迷?產品設計師 Jarvis 就是其一。他是 Concretology 主理人,把香港井蓋撿起,放在桌上,帶進日常——利用珪藻水泥手工倒模製作,成為小巧,親切而實用的井蓋杯墊。
▲ Concretology 圓清方濁 香港杯墊
「城市充滿水泥,跟大自然環境非常割裂。」時為 2018 年,Jarvis 開始思考:「有無可能讓冰冷的水泥變得溫暖?」於是格外留意切身,有共鳴的事物,比如路上每個人都盯著手機屏幕,沒有看見他們踐踏過的,那些記錄了香港歷史的一塊塊井蓋。
對香港人來說,這設計固然異常熟稔,尤其那英殖年代象徵政府財物的專屬「H↑K」字樣;而對角刻上「香港」二字,字體選用「自由香港楷書」,端莊正氣。
這系列名為「圓清方濁」,代表了那些年香港井蓋最常見的兩個面相:排列成圓形的是清水井蓋,正方格子為污水井蓋,因而成為約定俗成的稱呼。
「日本有自己的井蓋文化,不同縣市會刻有不同風景,但香港井蓋強調的是快狠準,為提供資訊而設,不作多餘修飾。」甚麼人鑄造出甚麼井蓋,Jarvis 覺得這反而呈現出香港特性,非常準繩。
包裝靈感來自 CD 盒,不用膠水黏合,直接用橡筋紮實內盒,方便拆開回收,並聰明地可以雙面兩用(這點子其實非常香港),節省資源,亦令整件產品的故事更為完整,摘下 2020 年金點設計獎。
但,未必所有人留意得到,設計背後藏著某種意境——杯子放在井蓋上,倒水一刻,正正跟昔日平民把水倒進溝渠無異,兩個世界兩種年代,透過一件生活道具,可以接通。
一塊小小的井蓋,會說的還有許多:見證香港公共衛生的重要歷史(1894年鼠疫爆發,直接導致鐵製井蓋出現),同時牽涉到昔日香港鑄鐵工業,未北移內地前,曾經盛極一時;而井蓋由物料到設計,都反映不同年代公共設施的發展。
這亦是 Jarvis 作為設計者的願望。「如果真的願意去了解自己的地方,隨便找一個點,往裡頭掘下去,一定會有所發現。」
▲ Concretology 岳 擴香飾物盒
另一系列是「岳」,是飾物盒也是擴香石,附設一顆小燈,亮起就是月光,映照山巒,異常浪漫。既有日本富士山,可能還不及香港山嶺來得額外細膩:大帽山與鳳凰山,參照真實形態製作,所有稜角,每個弧度,都似在靜靜提醒:香港好美,莫失莫忘。
一塊井蓋一座山,可以成為那個小小的起點,重新認識我們的城市。
Concretology
香港品牌。期望能夠從生活和城市出發,創作具人文價值的生活產品,透過設計去傳承本地文化。首件產品為以傳統農民曆為基礎創作的《日紙 Daper》,其後開始研發水泥產品,設計了文具系列 Hex,以及熱賣作井蓋杯墊。
文字、攝影:陳傑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陳傑。 記者,攝影師。 無論身處何地,一直觀察與記錄,關於建築,小店,空間以及人。 文字及照片散見於《號外》及 PMQ 元創方,同時經營古董設計選物空間「knowhere」,努力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