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19-09-06
在網路上販賣商品,遇上法律糾紛該怎麼辦?你曾在 Google 鍵入「法律諮詢」嗎?不看還好,一點進去搜尋結果竟然好幾萬筆,讓人眼花撩亂。究竟該看哪一筆資料呢?天啊,好煩躁!(抱頭)
在「當設計遇上法律」專欄沈寂的日子裡,我們陸陸續續收到設計師們的回饋,不少設計師希望能獲得一些法律諮詢管道的資訊,及諮詢時可以多加留意什麼,所以我們今天決定浮出水面來跟大家聊聊!
☑ 法律意見諮詢的管道
遇到糾紛時,你會怎麼做?
Source:Pixabay
✔ 發揮本能:試想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私下找對方溝通)
✔ 查類似的新聞事件、判決等,看看結果是什麼
✔ 問問「懂法律」的朋友
如果以上方法都試過了,問題卻還沒解決,那就別再胡思亂想,盡快尋求更專業的意見吧!
除了直接找「找律師」以外,你可以在下列地方申請法律諮詢的服務:
▲ 政府機關
▲ 律師公會
▲ 大學的法律服務社
▲ 法律扶助基金會等機構
另外,法務部網站有提供一些資源,他們也能協助你了解案件的現況及未來可能處理的方式,連結在這邊。
除了面對面,有沒有其他諮詢方式?
有的,除了面對面,也有網路、電話等諮詢的方式喔。
那你可能想問,哪種方式好呢?建議你考慮以下因素:
▲ 案件的複雜程度
▲ 自己的表達能力
▲ 有無書面文件要提供
▲ 時間上的急迫
當然,若有機會面對面,仍建議帶著充足的佐證資料,與提供諮詢者一起檢視、討論後,更能了解問題的核心。
✎ 提醒:若你的紛爭已經火燒屁股了(例如:三天後就要出庭),一定要盡快尋找信任的律師或代理人,由他們直接提供必要的協助。不要癡癡地等待免費、初步諮詢服務,錯失解決問題的黃金期。
以上管道多半屬於「初期的諮詢」,連結裡的資源並非專門為你服務,有些需要排隊。且可能因為諮詢時間上的限制,未必能如你所願的立刻、現在、馬上解決你的問題,這部分要自己判斷、衡量喔。
☑ 進行法律諮詢的準備
心態篇
✔ 請相信,沒人能 100% 包贏訴訟
提供諮詢的人,除了專業、經驗的累積以外,他們並沒有料事如神的技能。或許你認為他們過去有類似案例或經驗,不過若他們「保證」你的案件也會有相同的結果,他敢說,我們可能都不敢相信!
反之,當事人可能因為緊張、焦慮,一直期盼能得到「會勝訴」的承諾。此時此刻,應保持冷靜、理性的提供關鍵資訊給律師或代理人。如果諮詢後,還想進一步合作,建議先了解雙方未來的合作模式,再決定是否合作。
✔ 想贏嗎?但你心中贏的定義是什麼?
我們建議在諮詢前,自己心中要先有定見,清楚知道最終希望從這場戰役中,得到什麼結果?
明確地說出你的目的、想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協助你的律師或代理人,了解自己能協助到什麼程度。但請一定要避免空泛的喊話:「我要告死他」、「他憑什麼告我」。焦點一旦被模糊,就得消耗更多時間、金錢來解決問題。
✔ 尋求的是法律意見,不是心理諮商
訴訟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不可否認地,它是一種方法。
聽到訴訟總是多少讓人害怕,但做好準備就好,其實無須過度緊張,客觀地面對諮詢意見,也別把諮詢當作是吐苦水大會。
在諮詢過程中,請勿貿然打斷提供諮詢者的說明,也別一味地追求提供諮詢者的認同(例如:「那個~X律師阿!我們應該要這樣做才對……你說對不對?」(當一個好的傾聽者不容易呀!大家一起努力!)
實戰篇
✔ 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
別過度迷信「知名」,當有選任律師或代理人的需求時,我們建議依案件的類型、自身的經濟能力來衡量,然後多加比較、了解,再做決定。
舉例來說,遇到一個著作權的爭議,你的友人推薦 A 律師,但經過了解,A 律師長年投入在醫療糾紛的案件海中,不曾處理過著作權侵權案件,這時,你仍會委任他協助你處理著作權爭議嗎?
✔ 完整清楚、據實以告案件的現況
Source:Pixabay
如果沒有把握,可以事前先紀錄下來並練習(例如:限時三分鐘),越能精準、有效率地表達,便能讓提供諮詢者更快進入狀況,也有更多時間提供意見。
✔ 準備好問題、蒐集相關證據
在有所動作前(例如:提出侵權通知、提起訴訟),應先問問自己是否已做足保全證據的功夫了呢?例如:網站上的侵權疑慮的商品,應在該商品未下架前,由你自行備份該商品或涉及侵權的圖片。
✔ 提供的證據資料,應與案件事實有直接的關聯性
這邊說的「直接關聯」,是指有助於釐清事實的資料。例如:在討論著作權侵權案件事實時,如果拿出的信件內容充滿人身攻擊的文字,並無提及侵權爭議,明顯已經偏離討論的主題了。
✎ 提醒:「預防勝於治療」
在商品創作、與人簽訂合約,或處理客服紛爭時,應盡可能留意與法律相關的問題(例如:如何保障自身的著作權、要不要申請商標、合約內容哪裡要注意)。創作期間、合作前,若能先詢問專業人士,應能更有效的降低發生爭議的風險喔。
希望這篇內容可以給需要的設計師或任何遇到糾紛的人一些指引與幫助。
#Pinkoi 主要提供網路平台服務,「當設計遇上法律」系列文章協助提供資訊給設計師,並不等於法律意見。若你有任何疑惑或是個案諮詢需求,我們建議你盡快尋求法律專家的協助哦!#
當設計遇上法律
► ► ► 當設計遇上法律:著作權入門
► ► ► 當設計遇上法律:商標權入門
► ► ► 當設計遇上法律:專利權入門
► ► ► 當設計遇上法律:Pinkoi 爭議案件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