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12-03
你有沒有曾經試過亂發一場脾氣、說出難聽的話,或是獨個兒鑽牛角尖,無法自拔?然後你又突然後悔這些失態行徑,總在失控後才察覺自己的荒唐,但往往一段時間後同類事情又再次發生,連串的衝動、後悔與自責無止境地輪迴。此刻的你,不如嘗試靜下來,透過練習冥想聆聽內心的想法和情緒,因為唯有好好面對內在,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重新認識自己
要改善失控,我們首先要好好認識自己的頭腦與身體,了解自己是受哪些念頭、情緒和感受所影響而變得衝動。
過往不論在家庭或學校的教育,一直偏重於外在成長發展,要求我們謙虛受教,同時追趕社會期望。我們變得不重視自己的想法,沒有機會探究自身內在,不清楚頭腦的思維與行為模式,亦令我們錯誤面對及處理負面情緒。
我們無法解決個人內在問題,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問題的根本,不認識最本有的自己,這正是我們需要晏想的原因。
什麼是冥想?
要認識頭腦與身體,冥想(Meditation)是一門很好的工具,它讓我們有意識地清楚知道當下發生的事情,熟悉念頭、情緒、感受及行為模式。當我們對自己的內在愈了解,我們就愈能時刻保持覺察(Awareness),不會過於投入頭腦之內,亦不再容易受到自己的情緒牽動。
如何開始冥想?
其實冥想很 freestyle,不一定要盤腿而坐。簡單坐在櫈上,腳底貼著地面,身體輕輕挺直,找到一個舒適的坐姿便可開始,因此不論你在家中、辦公室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時,都可以進行冥想練習。
當然對初學者來說,寧靜的環境能讓自己更加集中,專注在自己的呼吸、念頭及情緒上。網上有不少語音指導的冥想練習,適合不同人士學習,透過聲音指導,能讓自己一步步掌握竅門。
正念 v.s. 冥想
談及冥想,很多人都會想起正念(mindfulness),到底兩者有何分別呢?
所謂正念,就是在活動中,加入覺察力,專注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全神貫注地觀察及欣賞事物的本質,這與現代人一心多用的情況剛好相反,正念是讓我們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情上,透過不同的感官,探索事物不同的面貌。
正念是一個概念,而冥想則是一門工具,我們可以透過冥想達至正念的效果。另外我們經常聽到的正念步行/步行禪(Mindful Walking)、正念進食/進食禪(Mindful Eating)等亦是常用的正念練習。
正念、冥想練習有何好處?
正念可以讓我們重新培養專注力,學習如何投入生活,簡單如日常的一個小動作,如刷牙、喝水等,都能夠讓我們隨時回到當下。而冥想中最常用的呼吸,也是出於相同道理,目的也是讓我們專注在呼吸上,留意一呼一吸間的變化,將其他眼前的境象都退到背景之後。
當我們經常進行正念或冥想練習,我們可以時刻保持覺知,並開始明白到腦袋中的想法並不一定是事實,而念頭亦不等於我們,慢慢地我們便能跳出來,以第三者的身份觀察自己的頭腦及身體,學會如何將覺知帶到日常生活當中。
冥想成為流行文化
不少名人也有冥想的習慣,如美國前總統 Obama、歌手 Lady Gaga、Apple 創辦人 Steve Jobs、著名主持 Oprah Winfrey 等,他們指出冥想能夠讓自己更加集中,不受外界的雜訊干擾,提升創意及工作效能。
愈來愈多國際企業,如 Google、Microsoft 等亦紛紛為旗下員工舉辦冥想工作坊,加強他們在工作上的抗壓能力,同時改善工作表現,令冥想在過去數年之間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
初學者不需把冥想想得過於複雜,可以把它當成起床後或睡覺前的練習,慢慢你就會找到自己的節奏,更了解自己的困擾及情緒。每天 5 分鐘,展開你的冥想練習吧!
文字:Mr Stillness 靜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