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0-02-08
行動勝於迴避,完成勝於完美。
這個話題跟 25% 的人都有關係。這個比例聽起來有點高,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那 25%,這就是拖延症。
無事不拖的人確實很少,但從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見。我也時常有拖延症,比如母親讓我幫她訂幾張火車票,現在手機 App 訂票很方便,其實就是動動手,兩三分鐘的工夫,我也要等她催上很多遍,甚至發飆了才去做。
有時我自己也很奇怪,為何這樣的小事還會拖延。讀了《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我才知道,我所犯的拖延叫作簡單拖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類型。連一個拖延症還會有諸多類型,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究竟什麼是拖延症。
Source:Pinterest
《終結拖延症》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作。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 Knaus)是美國認知療法的先鋒,也是公認的治療拖延症的權威。他擁有三十多年的執業經驗,曾擔任阿爾伯特.艾利斯心理行為治療研究院的院長,還為美國軍方提供諮詢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翻譯是由豆瓣上「戰勝拖延心理成長協會」的組織完成的。
一群資深的拖拉機完成如何戰勝拖延的譯校工作,想必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終結拖延症》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它提供了一套認知、情緒、行為三管齊下,有效解決拖延症的方法。其中的流程和步驟甚至可以在實踐中直接模仿和複製,相信熟練掌握後,可以有效預防拖延症反覆出現在你身上,威力巨大。
什麼是拖延?
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詞的拉丁字源的解釋是「向前」加上「明天」。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把重要的事情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好行為。嚴重的拖延症甚至會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會不斷地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法國著名哲學家朱爾斯.貝約爾說:「絕大多數人的目標,是盡量過不動腦的生活。」《改變,好容易》這本書提到過象和騎象人:大象代表著感性,是人類的原始動物精神;騎象人代表人類的理智,理智應該駕馭感性向前走。可是有時候它們會原地不動,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兩者都很懶,沒足夠清晰明確的指令,它們會自動駕駛,就是按照自己最熟悉、最習慣的方法去做事。我們常用一些無關緊要但快樂的事情來代替動腦,比如看臉書,玩線上遊戲,一遍一遍地看電視劇,這就像自動駕駛一樣。
Source:via Giphy
全世界 25% 的人都有拖延行為,但簡單的小拖延未必是真的拖延症,就像我們會有強迫行為,反覆確認有沒有鎖門,反覆洗手,但我們不是強迫症。拖延行為造成你人生的挫敗,讓你對自己評價很低,讓你感到痛苦時,才能算得上拖延症。拖延症不是簡單的逃避,而是一系列想法、情緒以及行為集合在一起。
拖延症的分類
☛ 期限拖延:比如下周三要交報告,周二晚上要睡覺了還沒寫,這種拖延症是有期限的。
☛ 個人事務拖延:這類拖延症是要做的事情沒有明確的期限,所以會無休止地拖延。比如你想讀MBA,卻為自己設定了很多前提條件,要不先看看書,等我先找幾個念過MBA的人聊聊看……等到你決定要讀的時候,恐怕已經超齡了。
☛ 簡單拖延:比如母親讓我幫她訂火車票,明明順手就能做,不用費心記著,但就是會一直拖延。我的臉書好友非常多,加起來有九千多人,如果有 10% 的人時常聯繫,都會疲於應付。有時候收到訊息,只需要回覆幾個字就可以,但我總是忍不住想回頭再說吧,結果往往是忘記回覆了,這就是簡單拖延。
☛ 複雜拖延:來自比較複雜的心理活動,也可能與心理疾病、童年經歷、完美主義等相關,是比較嚴重的拖延狀況。
我該如何應對拖延症
很多人喜歡為自己貼上拖延症患者的標籤,這樣為自己的拖延行為找了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Source:via Giphy
「反正我就是愛拖延」「我是拖延症重度患者」……這樣一來,拖延的行為貌似合情合理。將拖延症合理化,不利於解決拖延症問題,你需要告訴自己「我沒有拖延症」,然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不要宣稱自己有拖延症,也不要告訴別人你有拖延症。
克服恐懼,實踐立即行動的哲學
撕掉自己拖延症的標籤以後,接著要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奉行立即行動的哲學。
有個企業家,公司營運很糟糕。他某次聽完傑克.威爾許(奇異公司的 CEO)的演講後很興奮,於是諮詢威爾許:「先生,我很喜歡您。您那麼成功,能不能給我一些工作的建議,我現在的公司經營得很糟糕。」威爾許告訴他:「回家後拿出一張紙,寫下明天要做的六件事,上班時將這六件事一一做完,這一天就夠了。」企業家半信半疑:「這樣就可以?」他回去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寫下了第二天要做的六件事,並在第二天嚴格執行,長此以往,發現效率竟然大幅提升。
其實我們每天要做的重要事情並沒有那麼多。像 Google 這樣規模的公司,他們的管理方式就是列出一百件公司需要做的事情,然後用這個表單指導工作,每天回顧哪些人做了什麼工作。
拖延症最根本的心理動機是完美主義,完美主義並不是指做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而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特別擔心自己全力以赴但沒把事情做好。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論調:
「我沒有充分的時間,只花了一兩天完成的。」
這好比為自己人為設置一個障礙,可能是「時間不充分」「環境太不利」,做不好情有可原,做好了代表能力超群,這樣來保持自己的形象。其實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人在乎你,只有你自己會在乎自己的表現。
我特別喜歡Facebook的一個座右銘:「完成,好過完美。」
當你能努力去完成的時候,你就已經戰勝了拖延症,這好過你孜孜以求地為了完美而拖延。事實上,當你追求完美的時候,最終的結果往往更加不完美,只是你為自己找到了足夠的心理安慰。
本文摘自:《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工作不是生存必要之惡,而是最重要的修行,大多數人都有過工作的焦慮。
有的人把工作視為獲得美好生活不得不忍受的痛苦;
有的人期待財務自由,而致富之路卻如此漫長;
有的人厭倦於重複機械的工作,亟待解脫;
有的人渴望出類拔萃,卻不得其門而入。
其實,在人生的漫長之旅中,工作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學會與工作相處,在工作中磨礪自己,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豐盈而厚重。
有關工作,還有哪些你沒有意識到的事?|
著作來源:妞新聞
原文出處:25% 的人都愛拖!四大拖延症你是哪一款?
延伸閱讀
▶▶▶ 先從「討厭的事情」開始做!心理學家教你擺脫「拖延症」開啟不加班人生
▶▶▶ 周公別再拖延我的起床時間!6款鬧鐘App有效打擊你的瞌睡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