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19-07-19
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小編私心認為台灣最美的風味是茶。台茶文化從清領時期大放異彩,那時起成為重點產業,也是台灣貿易歷史上的榮光。台灣全島都產茶,各個產區別有特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茶產業從過往榮景,逐漸面臨專業人才不足、進口低價茶競爭、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
▲ 山不枯三位創辦人:左起為郭名揚、莊宇雋、楊佳軒。
值得慶幸的是,近十年來許多年輕人選擇投入傳統產業的復興,其中尤以茶產業具代表性,讓在地文化得以延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訪山不枯的茶園,看看這群由台大學生成立的團隊,如何打造茶鄉坪林吧!
品牌名稱由來:生生不息、山不會枯
「山不枯」音同日文「山腹(譯:山腰)」,因為茶種植在山腰上,且回到中文「不枯」代表了生生不息的意象,因以此命名。除了以品牌名稱充分表達「生態環境永續」理念外,山不枯以「茂盛的茶樹」作為品牌包裝視覺,加強意象。
▲ 有機老手路包種茶
回歸老手路的自然農法
當年山不枯團隊還是學生,在日本豐岡考察得到很大啟發。豐岡是一個生產水稻的小城,早期因過度使用農藥,使當地鳥類瀕臨滅絕。於是當地人反思如何以環境友善的農法去耕作,來維護整個生態平衡。山不枯團隊決定把在日本見習考察時獲得的靈感,帶回來貢獻台灣寶島。
▲ 選擇自然農法回歸老手路,不需刻意,就有美好韻味。
山不枯在自己的有機茶園、茶廠種有機無農藥的茶。因為堅持「成熟採摘」,助於維持茶樹健康。也因為無農藥的茶葉會被蟲啃食,被蟲咬過的茶葉需要經過中度發酵。看似增加了程序,但嚴謹的發酵過程讓茶葉產生更豐富的花果風味。
從「契作」到「自己做」
創業的初期很挫折,當時還是學生的山不枯團隊,既沒有專業背景,也沒有自己的茶園。他們進行與坪林茶農契作的模式,試圖在當地推動「老手路」的環境友善栽種法。但合作的過程並不順利,品質成果不盡理想,又不能跟茶農說都不要了,也因此囤了不少無法銷售的成品。
後來團隊開始自己學習茶的種植,過程中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輕製茶師。製茶師加入團隊後,山不枯便開始了自己的茶園跟製茶廠。從除雜草到作茶,都由團隊親力親為。掌握度變高後,品質也就獲得保證了,也能夠穩定產出所謂「老手路」的茶。
▲ 郭名揚分享:「有自己的製茶團隊後,大家總一起照顧茶園。我們一起翻茶、等待陽光灑下、細心呵護每一片茶葉,期待它化為甘甜茶香,我經常被那畫面感動到。」
品質保證,成就隨之而來
因為用心的品牌理念與產品包裝,山不枯近年大放異彩。曾被 53 屆金馬獎指定作為貴賓禮品;被關鍵評論網選為 2017 年「未來大人物」;且得到有機茶銀牌獎的殊榮。
後來更陸續有許多合作機會,先是加入經濟部「城鄉創生」計畫,開始引領消費者進行深度茶山體驗。此舉吸引香港茶藝老師帶著大陸、香港的學生特別來訪台灣,與山不枯合作「茶旅行」活動。好的原料也吸引跨界合作,曾與巧克力甜點師合作,研發出台茶風味的巧克力,在「世界巧克力大賽」獲得銀牌。
▲ 金馬 53 指定・老手路包種茶・立體原片茶包(點上圖看詳情)
郭名揚說,最讓他們有成就感的,是客人真誠肯定。曾經碰到客人給予回饋:「現在市面上的茶,香氣都不夠飽滿,但山不枯的味道很足,就像小時候搭火車喝過的茶。」雖然不斷獲得外界的肯定與合作機會,但創業過程最深刻的,仍是每一個顧客給他們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踏實」。
山不枯團隊也不枯,持續追求進步
山不枯希望品牌可以一直保持生命力,因此不斷擴張領域。從最初的以自然農法種茶產茶,再到帶領消費者實際走訪、深度體驗去親近生態,至今發展至各種跨界合作。山不枯未來除了加強茶生長環境、生態多樣性的觀念推廣,也打算耕耘「茶與人文」。
▲ 團隊近年開始接觸茶道,研究茶席、茶藝、泡茶、品茶。不只要生產好的茶葉,對於好的茶葉,更需要用細膩的茶道對待,對「茶」才是最完整的尊重。
山不枯過去較重視「生產面」,例如:種植過程是否兼顧生態、茶的品質是否優良。但綜觀整個茶產業,「茶道」也是非常重要。茶道連接著泡茶人與品茶人之間的互動,也體現了茶文化美學。
山不枯與 Pinkoi 的緣分
創辦人楊佳軒說自己在成立山不枯以前,是以消費者的身份認識 Pinkoi。當時認為 Pinkoi 是各地設計師的舞台,看到許多正在發光的小品牌。成立山不枯後雖然先架了官網,但同時覺得 Pinkoi 是很適合山不枯傳遞理念的地方,因此決定開館。在 Pinkoi 登上了首頁因而訂單增加,對剛起步的他們是一大肯定。
▲ 山不枯除了在 Pinkoi 販售產品以外,也與品品學堂合作夏日體驗「跟著職人採茶去(請點我)」,帶著大家進入大葉楠環抱的坪林谷地,在遠山的秋風輕拂下,體驗第一次親摘綠茶,手作的茶葉,幻化出芬芳氣味。沐浴在自然之中,過程中可以聽到潺潺的水聲,看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他們肯定 Pinkoi 所吸引的客群,都願意追求有美感的生活&有理念的產品。Pinkoi 消費者重視的是產品「價值」而非「價格」,並對設計品牌皆抱持高度尊重。這跟他們擺攤時接觸的中高齡消費者,容易覺得太貴、 CP 值不足,有很大的差異。
山不枯堅持著有機栽種、低產量,雖無法跟大量生產的茶競爭價格,但憑著高品質,也逐漸走出自己的品牌路。他們希望從土地開始,讓台灣這片土地、茶樹生長的地方都保持豐富的生態。當人們與土地良性互動,使整個生態健全,也將會帶動整個茶產業的參與者,不論是生產面的土地、茶樹、茶農,或是到消費面的品茶者,都能在此循環中共同生生不息。
潛心品飲一口在地茶香 >> 山不枯 Sanpuku
圖片 Source:Hungry Digital、山不枯 Sanpuku
採訪 / 影片:Nicholas
文字: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