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04-20
面對琳瑯滿目的家具設計,映入我眼簾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透過電腦螢幕還能感受到溫暖的這幅景色。比起木工製作,Handi Racoco 家具設計師陳瑋更像空間風格師,用對人體與環境友善的方式在日常中增添美好風景。
優美又穩固的家具,是細節堅持的累積
品牌 Handi Racoco 以人、家、空間三要素為核心價值,致力打造對人與環境既友善又不失溫度的設計。不只在材質選擇上以天然為首要,Handi Racoco 更不惜時間成本,寧願花雙倍時間使用手工及榫接結構為主的製作生產方式,製作將木頭與木頭間相互接合的卡榫設計,也盡量降低普遍木工在製作常用的木工膠來固定木頭。考量到木工膠會增加建材釋放對人體有害的甲醛毒氣,陳瑋堅持製作榫接結構來將木頭彼此接合,希望盡可能減少木工膠的使用,降低甲醛毒害,並使用天然環保的材料、塗料,製造出堅固耐用且可傳家的產品,希望降低在裝潢上所帶來的廢棄物。
▲Handi Racoco 創辦人陳瑋
大家來喟咖實木餐桌(點上圖可訂製)
經常以個人喜好作為設計靈感的他,除了喜愛瀏覽北歐大師們的作品,對日本大正時期的古典風格也情有獨鍾,除了參考同品項的家具設計,平時看更多的反而是服裝時尚、旅遊方面的資料。藉由不斷的文化考察作為創作糧食,漸漸也從中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若仔細觀察,在 Handi Racoco 上看到的設計多是基本的桌椅和收納櫃,而這正是設計師陳瑋的初衷,打造任何人都適合的家具,不用特殊外觀去侷限商品特色,而是透過簡單與天然的木製設計,藉由帶給人的溫潤、細緻和存在感去慢慢塑造品牌特色。
實木斜面設計高腳櫃(點上圖可訂製)
陳瑋在製作上不僅有自己的堅持,在品牌取名上也別有一番巧思。以 Handi(手感)與 Racoco(浣熊風格)為名,著重手工製造的他,融合自己對北歐及日本設計風格的喜愛,在設計中講求手感及線條流暢,因而選擇在動物界同樣手很靈巧的浣熊作為象徵,傳達出木工巧手的概念,同時也象徵森林、天然材質意象。
談起創立木製家具品牌 Handi Racoco 的開端,那就要回溯至 2010 年設計師陳瑋到日本觀光時參觀的個人家具工房展。展覽上的參展家具各個由手工製作而非工廠生產,細緻的手工製品在手感上更加經典,更具質感,濃濃的原創性不只深深吸引著陳瑋,同時也打破他過去對家具的既定印象。
經過這場震撼巡禮後,原先從事平面設計和攝影產業的陳瑋,儘管對木工一竅不通,抱持著對空間設計的喜愛與攝影經歷,回國後馬上報名了木工教室,為人生開啟了新篇章,踏上三年多的進修之路。
▲ 工廠製作照
在進修的過程中,陳瑋也發現台灣鮮少有從設計、生產到銷售都一手包辦的品牌,不是請工廠代工大量生產,就是製造過多裝潢廢棄物加速環境破壞,面對這樣的產業現況,更堅定了他對創立個人品牌的意念,期望打造出自產自銷自設計的環保木製家具品牌。
懷著這份理念,Handi Racoco 在 2015 年 3 月就此誕生。
實木極簡圓餐桌(點上圖可訂製)
也許你無法想像,眼前這件具有質感、格調的家具設計,是由一位零木工基礎的人,憑著一股對家具的熱愛所打造出來,走著走著就過了 5 個年頭,做木工好像成了一件能帶給別人快樂也豐富自己的事。
將自己對家具的喜愛情感,轉化為美好溫潤的設計
在帶給大家實用的家具時,陳瑋也希望當每件設計放置到不同場域,都能為空間帶來更多不同的美麗樣貌,比起作家具,更像是到處為人增添迷人景色。
剛剛好雙門實木書櫃(點上圖可訂製)
熟客的一張單,堅持了一路
從發想、設計到製作一手包辦, Handi Racoco 的形象是專業又具獨特性,但聊到創業過程也是備感艱辛。由於家具製作是極具門檻的工作,除了基本的廠房設備、展示空間都是不低的開銷,時間成本更讓陳瑋吃不消,往往訂單一多,就無法發想新設計或改良既有產品,而在不健全的代工環境下,還是需要由設計師親自做木工,因此每當在營運上面臨困難時還能接到來自熟客的訂單,陳瑋除了感激,也成了他一路走來堅持不懈的動力。
▲ 陳瑋於工廠工作中
讓居家環境更單純,百搭更勝於自成一格
從餐桌、板凳到各式收納櫃,簡單大方又不失溫度的細緻做工是客人們再三回購的主要原因。雖然家具風格百百種,但要做出與各式空間擁有高契合度又實用的設計卻不容易。
每每在上架一件新產品前,陳瑋習慣先將實物放入自己的家中做實驗,透過觀察家具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去感受視覺上的舒適度、平衡感,進而思考做出來的設計是否實用,會不會有人喜歡。
▲ Handi Racoco展示間
僅管家具在空間中一向是配角的存在,但要恰到好處的與整體融為一體,都需要藉由設計師的經驗淬煉而成。邁向品牌成立的第六年,陳瑋也希望藉由 Pinkoi 帶給大家更多對空間的舒適想像。若你也喜愛對環境對設計的簡單純粹感,不妨到 Pinkoi 上看看手工木製家具品牌 Handi Racoco 吧!
採訪 / 文字:Joanna
讀更多設計誌: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