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aro’an 一詞出自阿美族語,意思是「住下來吧」。一群部落工藝師,順著部落悠久的文化,順著大地的步調創作。在台灣最靠近山林與大海的地方,不刻意去說動人故事,只認真對待手中的作品,手工製作出實用而純粹的生活器物、家飾。Kamaro’an 將部落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工藝技術,運用設計的力量,搭起與市場連接的橋樑,也串起青年與部落之間的「歸屬感」。
▲Kamaro’an 團隊三位負責人。左起為 Tipus 林易蓉、張雲帆、劉立祥。
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品牌」
部落青年 Tipus 從台大城鄉所畢業後,在台北工作一陣子決定回到花蓮港口部落。原本欲進行社區營造,但後來發現建立長久的品牌才更能夠凝聚、延續部落的文化,因此透過產學合作與學工業設計的雲帆、立祥組成團隊。來自台灣花蓮的工藝設計品牌 Kamaro’an ,就此誕生了。
傳承「生活輪廓」的編織技法
Kamaro’an 透過作品呈現「生活的輪廓」,從取材、製作技術、使用方式,處處都是當地部落的縮影。用一條線編成的編織,是強而有力的束緊結構,可以用來束緊石杵,也可以用來包覆竹水筒避免竹子裂開,這是阿美族的傳統編織智慧。因此 Kamaro’an 的傢俱設計、日常用品,可見到細緻的編織手法。而這個美麗的工藝手法,正是來自部落的老人。部落中的青年向他們學習、傳承這項技術後,通過與 Kamaro’an 合作,設計成一般人愛用的居家用品、生活必需品。
▲ 阿美部落藤編、竹編工藝之原型,此手法從古至今廣泛應用於部落中的生活小物、建築樑柱構造。
▲ 因為考量到黃藤越來越難採, Kamaro’an 將編織的材料轉換為「義大利植鞣革」,運用相同的手法編出質感的皮件,例如:名片盒、眼鏡盒、筆袋等等。他們以簡約乾淨的生活配件,延續部落傳統編織工藝。
「部落工藝、部落生產」新動能
究竟 Kamaro’an 透過品牌力量,為部落帶來了什麼新面目?「我們尋找的產品開發顧問,都是部落資深的工藝家,也有多位年輕的部落女孩,一起加入輪傘草與編織系列的製作行列,以及策展與企劃執行。」 Kamaro’an 以工業設計的方法將規格化帶入工藝製作中,接到數量比較大的訂單時,質與量也可以兼顧,這是擴大品牌很重要的關鍵。
▲ 每一盞「浪草燈」、「旋草燈」都是由曬乾脫水的輪傘草手工編成,吊掛在室內營造出一種海洋風情。2017 年Kamaro’an 於巴黎家飾展(Maison & Object Paris.) 秋季展獲得新銳設計師獎殊榮。
夏天晚上睡的輪傘草蓆,或是家門口大家聊天坐的漂流木椅,一般人看到通常會很讚嘆,但其實這都是族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強調用部落的材料、部落的技術,在部落製作生產。 Kamaro’an 與部落工藝家舒米·如妮的合作設計的燈具,全由當地吹著海風長大的「輪傘草」以純手工編成。而此系列產品推出後,也帶動輪傘草製品有系統地在部落裡小量生產。
尋找、創作一份「歸屬感」
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品牌,我們能看到創辦人結合過去所學,加上與當地人深度合作發展出商業的可能性。我們也能從每件作品看到後面溫暖含義,如他們的品牌名字一般,呼喚著青年們回家「住下來吧。」
Kamaro’an 認為:「品牌要有規模,就需要有穩定的訂單持續進來,也才有機會可以找更多人一起參與工藝與文化的工作,創造了生產與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們返鄉,也能讓藝術家有更穩定的資源進行更多文化創作!」他們除了在花東的工作室、促進族人的工藝生產以外,後來也逐漸向外擴散,於台北設立花東工藝選品店,讓各多人看到原民工藝的價值。
▲ 原民社會深受漢化多年,很多年輕的族人從小就離家,對家鄉的文化、工藝也很陌生,長大後透過 Kamaro’an 才重新認識,並進而加入他們的行列。上圖兩位部落工藝師即為一例。
▲ 2017 年 Kamaro’an 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開設「太平洋的風」選品店以介紹花東生活工藝。「太平洋的風」販售多個花東工藝品牌的產品,並且不定期策劃相關主題展覽。若覺得位在花蓮工作室太遠,也可以到「太平洋的風」聽來自部落的年輕工藝師介紹他們精選的花東選物。
一直以來,Kamaro’an 的工藝設計產品具備「文化根本」的色彩,想傳達的是一種「歸屬感」。但他們不認為自己在背負沈重文化延續使命,不認為自己是英雄,也不刻意用故事包裝品牌與產品。只是單純深愛著部落的文化與生活,並持續在深愛的地方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做得開心,回來得也開心,就是最重要的事。
當每一個人做「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時,不用刻意去計算,其中的價值也會如太平洋的微風般,徐徐地、不輟地吹進生命裡。
逛更多花蓮港口部落的生活、文化風景 >> 設計館 Kamaro’an (請點我)
圖片 Source:Kamaro’an
文字: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