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對你來說是一種生活之必要嗎?
每天設在 8:05 的鬧鈴、喚醒一天精神的咖啡和那條上下班通勤的不變路線⋯⋯日復一日的生活,還在照樣被複製貼上到 2020 年僅剩的歲月裡?
連天氣都轉涼的十月天,我們也別再為「轉變」遲疑!從現在開始,跟著 Pinkoi 週年慶《好感生活探險家》一起探索站上 3 間設計館——《享生活 Feng》、《貓王不討喜》和《嬤嬤 murmur》——的「探險故事」,一窺他們設計上的突破、生活中的體會,以及私下的有趣模樣!
【花藝】第一探險停靠站:享生活 Feng
▲ 《享生活 Feng》的創辦人青峰。
如果把「探索」的定義範圍縮小一點、再生活化一些,或許走一條沒走過的小路、與一個新朋友認識或對話,也可以是一種生活中的探險——《享生活 Feng》青峰
不過,有一些人不用是新朋友,光是日常跟他們對話就已經像在經歷一場又一場的探險,而《享生活 Feng》的創辦人「青峰」就是這種人。
專訪那天,看著工作室裡放著一台在台灣不常見的「暖爐」,我忍不住開口問起來由。「喔!那台上面可以煮水、裡面還可以烤地瓜,欸我還需要自己去買煤油來燒!」明明只是單純因為工作室太大,需要一台暖爐讓冬天可以溫暖度過,他卻能在三言兩語之間把它形容地像是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實地野外求生。
說回到《享生活 Feng》,喜歡植栽、花藝的朋友,應該或多或少都對他們有印象吧!他們的每件作品總是裝載滿滿的故事,彷彿是要把學生時期學習戲劇的想像力搬到植栽身上,在小小的植物裡創造偌大的舞台。
侏羅紀蕨類室內開幕植栽|Earth 原來地球是圓的苔球室內植栽
其實光是從戲劇到花藝界,「跨界」本身即是一種探險。但就像《享生活 Feng》始終秉持的創作理念「從生活中找尋樂趣,從樂趣中享受生活」,他們沒有甘於現狀,反倒是持續不斷從潺潺的生命之流裡掬一手掌的水,為新發現、新點子灌溉茁壯。
透過探險本身開啟更多的驚喜與可能,並藉此更貼近植物的生長環境,這些都讓我們去思考如何透過設計將這些感動帶給大家、把植物的自然形態帶入每個人的家中。
像是前陣子他們嘗試與冷光線燈管設計師 Marco 合作的「霓虹燈管永生花束」,將有著與星空、銀河相同要素的冷光線燈與花藝做結合。然而,當理性的「愛」碰上感性的「花束」時,亮起來的遠遠不只花束本身,更多的是他們在跨界之後迸出的嶄新火光。
【獨家系列】霓虹燈管永生花束(點上圖看商品)
除此之外,對他們來說印象深刻的作品還有最一開始因應客人需求量身打造的「專屬客訂開幕盆花」——
有一次有個客戶要送麻辣燙的店家開幕,我就用鐵鍋搭配南瓜、玉米、乾燥素材,製作了一盆(鍋)麻辣燙!然後,上次大苑子開幕時我就用人造檸檬跟具有夏日清爽感的素材來製作!
每一次腦力激盪、每一次突破自我,以及每一次感受到自己天馬行空的創意被大家所喜愛,這種肯定就好比植物的向光性,越多鼓勵與陽光,自然更往挑戰生長。不過,「探險」除了探索,也包含著「冒險」——不是每一次都能伴隨好結果的風險,既然如此,我問他們為什麼還是願意向未知的挑戰跨出那一步?
「探險的未知總是令人擔憂,但完成後的成果卻總是讓人沉迷其中。」他們給了我一個這樣的答案。我想,光是對探險上了癮這件事,就足以讓我們開始期待更多《享生活 Feng》的未來模樣了。
? 想更了解《享生活 Feng》?到他們的設計館去逛逛吧 >> 點這裡
【插畫】第二探險停靠站:貓王不討喜
▲ 《貓王不討喜》的創辦人不討喜(左)和貓王(右)。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有、有這種怪病,因為我是真的很討厭計畫好的事情——《貓王不討喜》貓王
探險可大可小,可以有《享生活 Feng》那樣認識新朋友的探險,也可以是《貓王不討喜》這種出門旅遊完全不計劃,隨意跳上一班從荷蘭開往比利時火車的探險。
無論是在還沒有很多人以「圖文創作」方式經營部落格時就開始披荊斬棘,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貓王不討喜》都可以說是探索界的好手。就像是他們不經意聊起的某次島內旅遊,單純的出門散心在他們手上變成用「抽籤」決定目的地的奇幻之旅,或是因為不想特別規劃甚至差點沒地方住的歐洲驚奇。
i have nothing to say but / 獨立出版 ZINE|【黑白系 大圓角明信片】不討喜的女子
前面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貓王不討喜》是由貓王跟不討喜兩人所組成的品牌,原本在唱片公司上班的貓王負責文字、音樂部分,曾經是部落格網頁設計的不討喜則是擔任畫圖的角色。
10 年前,他們就開始以當時鮮有人嘗試的「黑白」作為插畫主色、「胖子」作為筆下角色,再摻點悲傷又幽默的基調作為創作風格,不過問起他們如何「與其他類似品牌做出差異」時,他們率性地回答:
應該是說,我們沒有刻意去營造些什麼東西,我們就是很直接的,我們喜歡什麼就去做這樣的事情,所以風格上也沒有很刻意。
不管當時有沒有人做這些,套句不討喜的話——「誰管他們啊!」《貓王不討喜》就是在走自己的路、探自己的險。但是光是這樣還不夠,對在創作上非常貪心、M 屬性的不討喜來說,她雖然喜歡畫圖,但她也喜歡用很多不一樣的方式去呈現創作,也因此在五年前,她跨出舒適圈,開始探索「捏陶」這條不歸路。
跟我畫圖不一樣,如果畫錯了我可以有很多補救方式,但陶有很多變因,像是釉料燒完後的顏色都跟你畫出來的不一樣,或是可能一批捏了 15 個,但拿去燒之後破了一半,這些東西明明都那麼容易失敗,但我還是那麼愛做。
當我們都還在說服自己「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時,不討喜已經在不斷反思自己該繼續畫相較好上手、偏可愛風的圖,還是更以自己的個人風格、更藝術感的方式去創作之中,毅然報名了陶藝班。
「我覺得我很變態,關於手作這件事情,我一直處在面對失敗,我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人,但是我又很喜歡這種東西,可能對我來說有點挑戰的感覺吧。」只能說感謝有不討喜這種變態的性格,我們才得以看到現在這批超優質的陶藝作品。
▲ 因為不討喜跟貓王都很喜歡哭,所以不討喜做了一系列正在哭的娃娃,然後再用珍珠去串眼淚,才有了〈眼淚是珍珠〉這系列的陶作出現。
當然,一路走來他們也會時不時冒出「要不要放棄」、覺得「以前喜歡我們的人可能都不再喜歡我們」的念頭,但或許就是冥冥之中吧!就在他們去年十週年的展覽時,不討喜在最後的展間放上她做的陶藝作品〈眼淚是珍珠〉,意外得到非常好的迴響。
這就像是從一條又長又黑的隧道裡駛出的感覺,或許⋯⋯「探索」就是這樣的東西吧!只是我們永遠猜不到隧道的盡頭在哪裡。但坐過高鐵的你們應該都知道隧道是一個接著一個來的吧?對《貓王不討喜》也是——較少人共鳴的插畫創作跟高度被肯定的陶藝創作,兩個都是他們喜歡的,但該把重心放在哪一個?一直被放在計畫中的繪本,又將如何在忙碌的日子裡誕生呢?
旅遊不喜歡規劃的「貓王」、會偷偷先查資料好讓貓王可以不期而遇想逛的唱片行的「不討喜」,這樣不同又互補的兩人,會探索出怎樣的未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期待與獻上祝福吧!
? 想更了解《貓王不討喜》?到他們的設計館去逛逛吧 >> 點這裡
【皮件】第三探險停靠站:嬤嬤 murmur
▲ 《嬤嬤 murmur》的創辦人小璦(左)和小猴(右)。
在一個被大自然包圍的狀態下,網路也沒有收訊,你會覺得你自己很⋯⋯很個人、很獨立地在那邊,感覺⋯⋯好像有點不一樣——《嬤嬤 murmur》
儘管同樣都喜歡在旅行中探索不一樣的感受,但《嬤嬤 murmur》還是跟《貓王不討喜》有著不同的地方——她們更嚮往貼近大自然的出走,而這種感覺有時候是很難用言語來形容的。
在聊到「在生活中探索」對《嬤嬤 murmur》來說的必要性時,才剛從馬祖打工換宿九天回來的她們回憶起在那邊的生活,「在那邊,我們要去上藥草課,還要跟他們一起去島上採集。然後老師有提到,為什麼這個地球上會有植物?因為人們需要它,它就會在適當的時間或地點出現,它們與人類息息相關、為人們犧牲奉獻,所以我們採集前要先好好感謝它。老師還說馬祖人因為常年風大,所以很容易風濕,但那邊生長的植物、藥草剛好就是可以治風濕的!」自認本身偏害羞的《嬤嬤 murmur》突然外向了起來,大方分享起在那裡認識的事物與人們。
如果你也是喜歡植物的人,又剛好對皮件耳飾很感興趣,應該都耳聞過由小猴、小璦這兩位設計師一起成立、專門製作植物仿真皮革飾品的《嬤嬤 murmur》吧!從最初比較童趣、不規則感的實用性皮件,到現在的各式的植物皮革飾品,這中間的轉變、摸索跟他們本身的變化竟然也息息相關。
我們其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去改變那個風格,因為我們後來年紀大了,就更喜歡戶外了。喜歡之後慢慢地就接觸到了植物,也就接觸到了鹿角蕨,就想說來做做看這樣的皮件。
除了被蕨類那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的生命力所啟發,她們還有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某次擺攤,有個女生特地來逛她們的攤位,「那時她選了一個蕨類的耳環,後來把她兩邊手上都有的蕨類刺青給我看,然後因為她有一點輕微憂鬱症,所以她手上有一些傷口。也因此,她說她想刺上蕨類是在提醒自己可以勇敢。我當下就覺得⋯⋯沒想到會有人跟我一樣,也會被植物感動。」
不論是人也好、植物也好,藉由外在帶來的刺激,影響內在的感受,再把這些觀察到的內在變化轉換成靈感、創作,這種「向外探索、向內摸索」就是《嬤嬤 murmur》很享受與正在做的事。
也或許是因為這種無畏接觸新事物的性格,我們才得以看到她們最新創作——〈卵岩上的蕨風鈴〉的誕生。
那時候剛好跟陶藝家 Yumiko 聊天,聊一聊就很想做一個聯名的東西,又剛好有提到日本的風鈴文化。然後他們日本很講究風鈴的結構、空間,不同材質敲出來的聲音都不一樣⋯⋯後來做出來的效果也意外地很好,而且他的陶作風格又是比較像岩石的質感,配上我們的蕨類,就很像從石頭裡長出來的蕨類,有種一切都很剛好的共生感。
▲ 卵岩上的蕨風鈴(左)與仿植物真實大小的平衡桿,兩者都是她們不同於耳飾配件的作品。
一切被她們講起來好像都很簡單,但是其實點子的發想、與他人合作,甚至是願意進一步去突破都是一種挑戰。在這之外,他們還想藉由「風鈴」在感官上為大家帶來更強的感受力——從比較視覺、觸覺的耳飾到可以帶進清脆而不刺耳的聽覺,或是在皮件上灑點精油,隨風吹拂時產生的嗅覺。
不過,對於這些可以被稱為是「完美」的探險,他們也絲毫不居功,「我們會繼續做植物其實也跟人有關係,因為大家給我們的回饋是好的,客人在買我們的東西時學到了些什麼,我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然後他們很開心、很正面,我們也會更有動力去做這件事情。」
我想,「探險」這件事其實就跟《嬤嬤 murmur》觀察植物變化的感受一樣,不是執著地期待些什麼,而是先放慢觀察、勇敢嘗試,然後有一天看著它們長出新的芽時,就會覺得:「欸?你長大了!很好很好!繼續努力!」
? 想更了解《嬤嬤 murmur》?到他們的設計館去逛逛吧 >> 點這裡
_________
看完三組設計師的探索心路歷程,你也想要為生活開創新的姿態了嗎?今年從 10 月 7 日一直跑到 10 月 26 日的 Pinkoi 週年慶不只有很多優惠活動以及高質量選品等你來挖掘,還分有「新穿搭、新居家以及新飲食」三種探險主題供你探索!事不宜遲,趕快點擊下圖去逛逛吧!